第(2/3)页 对于这位颇有商业头脑的大臣,朱由检的心情还是挺复杂的,只见他开口说道:“谢爱卿..朕想让你代表朕,即日起进驻皇家税务局。” 谢子华尽管猜到了些什么。 但还是开口说道:“皇上之意是在下..?” “彻查此事,不过朕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但朕要让该收的税和收上来的税之间的数字尽可能的契合在一起。” 这句话已经说明了朱由检的态度。 谢子华也是领命说道:“皇上..如今皇家供销局已经走上正轨,臣愿意为陛下解忧,前往皇家税务局..” 朱由检微微点头。 领命告退的谢子华捧着朱由检亲自御笔写下的一封圣旨。 王承恩连着盖了一连串的章子便交给了谢子华,一同带走的还有提前准备好的几份冰淇淋。 “税乃民生之本,乃大明之本,乃朕之本啊!为何要在这上面做文章,他毕自严真的没有能力看穿这一切吗?” 朱由检转身躺在东暖阁内的躺椅上,闭目养神,嘴里还止不住的念叨着,而一旁的王承恩却躬身开口说道:“皇爷..自古以来,涉及金银钱财、以权谋私就是常态,皇爷不必多虑,自会有人来平此事。” “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呢?但问题是,朕担心,内部吏治尚未革新完毕,就有更多的外事冒出来...” “外事?”王承恩可谓陪着朱由检从幼年到登基为帝,也算是最了解朱由检的内官了。 但当朱由检提到外事之词时,还是有些不解。 只听朱由检闭着眼,开口说道:“外部之事,将会是大明未来发展的最佳助力,然而一旦错过,那便是大明灾难的开始。” 没料到。 朱由检居然会如此评价所谓外事。 王承恩跪倒在地说道:“皇爷切不可妄自菲薄,如今大明兵强马壮、百姓安康、粮食、钢铁、乃至工业都已是蒸蒸日上,吏治不断革新、官员选用处处已是新朝模样,老奴愚笨,不知所谓外事根源在何方..但老奴深知,皇爷不必为此多虑,有大明朝万万百姓与文武百官,自然不会是问题。” 这番话听在朱由检的耳朵里,让他一瞬间有些恍神...偏过头,睁开眼,朝着王承恩说道:“朕初登大宝至今也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就已经做了如此多的事情吗?” “皇爷...” 跪在地上的王承恩没有看到,躺椅上的朱由检泪流满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