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将来至少也会是类似于旧制度之中封疆大吏一般的存在。 “既然直隶府的发展这么好,朕也就破例,再给王敏添把火,加把柴吧!”朱由检想了一下,以现在的规模来说,王敏无疑是将现在的新学教育很好的和大明所需要的工匠教育所想结合在了一起。 但朱由检清楚,现如今的这一万六千多余名学生士子之中,光是填满这六所直隶所属的大学院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且恐怕很多学生士子应该不会主动前往直隶求学。 想到这里,朱由检沉思了许久之后开口说道:“现在新式科举的第一考是在州县,第二考是在省府吗?” 黄立极随即点了点头说道:“正是!” “那么可以尝试将通过第二考的考生士子准许报考地方建设的各个大学院,这一部分的学生大概有多少人呢?” 朱由检刚一开口,一旁的黄立极连声说道:“回禀陛下,约有近六万学生士子。” 六万学生.. 朱由检在心中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规模的话,现在地方上面建设的十一所新式大学院大部分都可以招到不少的学生。 只不过这一些通过两轮考试的学生士子之中肯定还有一些不甘心,想要继续再想明年继续参加新式科举的学生。 差不多...于是朱由检就开口说道:“如果说让这些通过省府第二轮考试的学生,给他们一个上学的机会,让他们去地方开设的大学院内学习技术知识,是不是也是一件好事呢...” 黄立极有些目瞪口呆的开口说道:“陛下此举定然是可行的,工匠型大学本身对于新学的要求就不高,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学生就可以不用一直参加新式科举,能够早一些为国贡献学识和技术!” 一连过了数日,大明月报上面刊发出关于朱由检允许大明境内所有地方省府建设的大学院,面向通过新式科举第二考的学生招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