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律法的删减修改先放在后面,眼下的张伦却犹如胸有成竹一般,继续开口说道:“回禀陛下,这随后一条便是要想尽办法在蒙古境内推行圣人文章,要将儒家经典在蒙古内组织孩童日夜诵读!” 可张伦这番言论,与朱由检一开始在草原上推行新学,构建新式学堂,甚至向蒙古境内的蒙古牧民开放参加新式科举的权利完全不同。 这让朱由检大为疑惑,甚至有些不太理解般说道:“朕有些不解,爱卿如此是为何故呢?毕竟朕曾经亲口讲过,要在草原上筑城开学。” “回禀陛下,草原筑城自然为控制草原之必要手段,臣对此只有支持,可这开学,恕臣直言...还是应当缓和一些,推后再议。” “这是为何?” 而张伦则是面色不改。 继续说道:“陛下..将蒙古纳入大明疆域之中,并不意味着能够在短时间内彻底将蒙古人与汉人同等看待,这可能需要数十年予以同化,在此之前...臣愚见以为,还是不能将新学教授给蒙人!” 张伦其实并没有直接明说,但朱由检还是从话中听出来了张伦对于自己之前提到的在蒙古行省内设立新学持反对意见。 只不过朱由检明白。 其实从务实一点的角度考虑,张伦的话是对的。 从一开始的划分行省、设立州县来达到行政管理的手段,随后控制军事力量,将所有蒙古行省内可能出现的一切军事问题,都牢牢的直接把控在中央朝廷的手中。 随后的律法,更是在所有蒙古人的头顶祭出了一块犹如大山一般的压迫感。 现在的推行儒家之道,而不是推行新学知识。 更是从文化层面上,逐渐影响现在所有的蒙古人,并且这样的事情还将不断的向下一代蔓延。 不得不说,张伦一定是对蒙古事宜做过不少的功课。 又或者背后是有高人在指点..或许是黄立极,又或许是其他的什么人,可无论如何,朱由检都明白眼前的张伦一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爱卿所说的其他事情,朕觉得都可行,唯独在草原上推行儒家学说...朕还是在考虑一段时间后再议,毕竟真正再度大军进入蒙古草原要在明年春季了。” 朱由检说完后,便结束了早膳。 张伦跟在朱由检的身后再度步行走到了东暖阁内,要比乘坐龙辇慢了不少,今日朱由检到达东暖阁的时间比平日晚了些许。 两人继续议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