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试图教化-《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第(2/3)页

    这句话让毕自严瞬间神情一变。

    “陛下..您是说,这样的大旱..或许今后会成为一种常事?”

    “没错..所以朕才想要尽快的将移民计划运转起来,何况如今荷兰人、带英人两国相互掐的不亦乐乎,浪费这个大好机会..”

    “南洋,将来可就难取了!”

    ....

    朱由检在除了大明本土外(蒙古三省归属于本土)外一律推行的都是儒学圣贤的教育手段。

    也就是说:每一个属地、属国的孩童或者读书人,都要逐步学会大明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孟之道更是如此。

    但是对于新学、对于科技类的知识。

    一概不允许传授,就连新式学堂在很多地方都是严格禁止设置的,彻底打断了很多黑心的商人。

    觉着大明既然现如今大肆打击那些以坑蒙拐骗为主的民办新式学堂,那还不如直接将这种学堂开到海外去。

    毕竟,再穷困潦倒的地方。

    往往都是有一些富得流油的贵族存在,只要和他们讲清楚..只有参加新式科举,才能够成为大明的一名官员,并且回到本土。

    那么这样的诱惑力,毫无疑问都将会是巨大的。

    只不过在朱由检的严格限制之下,新学,被朱由检视为需要严格管控的内容。

    尤其是大明皇家图书馆,如今已经彻底禁止所有人将内部的书籍带出,能够接受公众浏览的也几乎没有专业性太强的新学书籍。

    基本上,都是一些科学启蒙,十万个为什么(精编删减版),这样的书籍就已经让不少混入大明皇家图书馆的外国人感到惊叹不已。

    只不过由于不能够带出。

    他们很多人都只能够选择一次又一次的进入,最终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将其重新写出来。

    但,难度太大。

    直到现在也没听说过有人成功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