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是部队的人?“ “是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学员,来交流三个月。“齐广坤上前冲着张副总以及众人解答道。 吴浩点了点头,然后讲道:“我们搞军民融合,不光是技术输出,也请他们来提需求,比如车载储能系统的抗震设计,就是他们带着实战场景来的,年轻人碰撞起来,比我们这些老的想的更活。“ “嗯嗯,非常好,这种方式值得鼓励。”张副总点了点头赞道。 走廊的照片墙上,一张“第73次测试失败“的样品特写旁,有人用红笔写着“下次炸得再响点,说明能量够了“。张副总指着这张照片笑:“还敢把失败摆出来?“ “失败才是宝贝啊。“ 吴浩语气郑重道:“我们有个'失败案例库',每个失败的研发都要写复盘报告,新人入职第一件事就是学这些'坑'。 搞创新哪有不摔跤的?关键是摔了能爬起来,还能让别人别在同一个地方摔。“ 说话间,下课铃响了,年轻人涌出来,有人举着刚记的笔记追着老专家问,有人拿着咖啡杯讨论公式,阳光透过落地窗落在他们身上,影子在地上晃成一片。 周院士望着这热闹的场景,忽然感慨:“以前总说创新要靠顶尖人才,现在看来,给年轻人搭个能折腾的台子,比啥都强。“ 吴浩望着那群笑着跑远的身影,点了点头:“您说得对。 这些孩子眼里的光,才是最值钱的,毕竟,能扛住戈壁风沙,还能把日子过成星光的,从来都是他们啊。“ 穿过喧闹的走廊,吴浩推开一扇嵌着磨砂玻璃的门笑着结束道:“这里是攻坚组的专属会议室,正好他们在讨论新项目,咱们进去听听年轻人的想法。” 会议室不大,二十来平米的空间里,六七个年轻人围坐在长桌旁,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三维模型,白板上用红笔勾勒着机器人的轮廓,旁边密密麻麻写着“风沙防护”“能量回收”等关键词。 见考察团进来,领头的短发姑娘立刻起身,眼里闪着兴奋又略带紧张的光:“吴总,各位领导好!我是光伏机器人项目组组长林溪,我们正在讨论‘沙行者’的最终方案。” 周院士走到白板前,指着机器人底盘的镂空结构笑问:“这设计看着眼熟,是借鉴了沙漠蜥蜴的足底结构?” 第(2/3)页